[US]21-周思呈-University of Utah-CS PhD
0 基本背景
GPA 3.78/4 (44/195);
TOEFL: 105 (R29 L29 S22 W25);
GRE: N/A
科研经历:在 UChicago 做了半年的访问学生,申请的时候有一篇一作论文在投。
推荐信:本校老板科研推 + 本校老师课程推 + UChicago 老板科研推
发现在飞跃手册分享经验的都是专业前几的大牛。所以尝试留下一些菜狗的 datapoint。
联系方式 zhousc2021@mail.sustech.edu.cn
1 Intro
本人很菜。但由于身边师长和亲友的支持,在申请季收获了一个还过得去的结果。
我在申请的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是这一篇 博士申请指导,我觉得写得很详细,也放在这里给大家参考。
下面你将看到:
- 我的申请过程和结果。其中有一些逆天的小故事。
- 我是怎么比较各个 offer 决定最终去向的。
Good luck to everyone!
2 申请结果
申请方向:System
最终录取学校:University of Utah, CS PhD, 全奖 with fellowship
其他录取结果(截止时间 2025.3.18):
学校(项目均为 PhD) | 过程 | 结果 |
---|---|---|
UChicago | 2024 年由本校导师推荐去访问过的学校。出结果日前几天那边的师兄告诉我说 2025 他们实验室砍 funding 缩招。 | rej |
CMU | 强 committee,未套瓷。 | rej |
UIUC | 2024.11 套瓷,第一个老师秒回他不招生,第二个老师没回复。2025.1 收到第三个老师的邮件,问我这几天有没有空面试,我在当天回复有空并且一个星期后又追了一封邮件,但再也没有回复。 | rej |
Gatech | 强 committee,未套瓷。 | no reply |
UCB | 强 committee,未套瓷。 | no reply |
UMD | 2024.11 套瓷,没有回复。 | no reply |
UWM | 强 committee,未套瓷。 | rej |
UMass | 2024.11 套瓷,没有回复。2025.1 另一个老师和我约面试,面完之后说感觉不错,近期就会有 offer,但一直没有正式 offer。 | no reply |
UC Riverside | 2024.11 套瓷。第一个老师是本校导师的好朋友,但今年回国了所以不在 UCR 收学生。第二个老师也很快回了邮件,给我出了一道算法题,我一周之后回复了答案,但可能做得太烂了导致老师再也没有回复我。 | no reply |
Penn State | 2024.11 套瓷,没有回复。 | no reply |
Northwestern | 2024.11 套瓷,没有回复。 | no reply |
Utah | 强 committee,未套瓷。12 月一个老师(也就是我未来五年的老板)给我发邮件约面试,聊完感觉很好,在邮件里很明确地说他对我的申请很 positive。2025.1 又约视频会议,给我讲了一堆他的研究内容。聊完第二天早上就收到了 official offer。 | offer |
NC State | 2024.11 套瓷,没有回复。 | no reply |
UC Merced | 是本校导师给我推荐的学校和老师。这里有一些逆天的故事,在后面细说。 | offer |
申请 timeline:
- 2024.1-6 在 UChicago 访问,确定自己想申请博士。
- 2024.9 拿到满意的托福成绩。
- 2024.10 写第一稿文书,确定要申请的学校和老师列表。
- 2024.11 套瓷。
- 2024.12 学校网站提交申请。和导师面试。
- 2025.1 继续面试。
- 2025.2 收到申请结果。陷入无尽的纠结。
- 2025.3 结束无尽的纠结。
讲故事时间! UC Merced timeline:
- 2024.10 确定要申请哪些学校的时候,本校导师就给我推荐了这所学校的一个老师 A。
- 2024.11 我给老师 A 发套瓷邮件。
- 2024.12.6 老师 A 约我面试。
- 2024.12.10 面试结束。感受很好,老师花了十分钟时间推销他自己。之后发 thank you letter,老师 A 回复说他很喜欢我的 background,说 let's keep in touch。
- 2025.1.3 老师 A 问我现在有没有 offer。我说没有。
- 2025.2.15 UC Merced 的老师 B 给我发邮件,问我现在申请什么情况,想不想和他约面试。我很困惑,于是去问老师 A 这是什么情况,老师 A 说他还没有对我的申请 make any decision。
- 2025.2.16 我和老师 B 约了 2.18 上午面试。
- 2025.2.17 老师 A 说他决定给我发 offer。并且他想再和我聊一次,再推销一下自己。于是约了 2.18 下午再聊一次。
- 2025.2.18 上午和老师 B 面试了一个多小时。先是和他本人一对一聊,再是他组里的五六个同学都加入会议轮流问我问题。下午和老师 A 聊,他说给我一个星期时间决定要不要接 offer,不用担心老师 B 那边要怎么说,他会去说。等我接了这个口头的之后他再去 trigger 后面的 paper work。
大概就是这样。总体来说相当混乱,感觉自己被狠狠养鱼了,并且感觉这两个老师的关系也并不融洽的样子。纠结了一个星期,考量了各种因素(详见下一个 section)之后还是决定不去了。
3 申请心得
3.1 关于选校
计算机系都会参考 CSRanking。
此外我之前研究的小方向是 HPC,所以还参考了 HPC 方向所有老师的排名,根据这些老师去看他们所在的学校。
最后的申请列表覆盖到了 CSRanking top 50 的学校,每个学校选定了 3-5 个感兴趣的老师。
3.2 关于要不要考 GRE
我没有考。面临这个问题的时间是 2024.3-5。当时我正在 UChicago 访问,和师兄们聊到这个问题。当时的考量是,绝大多数学校的 PhD 项目没有对 GRE 的硬性要求。并且就我当时的时间管理来说,把时间投资到科研上,远比投资到准备 GRE 上划算得多。
3.3 关于怎么选择 offer
前面分享了我和 UC Merced 的两个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,故事的结尾是老师 A 需要我在一周之内答复是否接受他的 oral offer。当时我其实有三个选项,除了 Merced 还有 Utah 的正式 offer 和 UMass 的口头 offer。
做决定,实际上就是思考自己到底更看重哪些标准,然后把已有选项都用这些标准衡量一遍,最后选出得分最高的那个。我确定这个标准的方法有:找师兄问;找老板问;在一亩三分地发比较帖问。最后我总结出来自己看重的标准如下。
- 是否有多个感兴趣的老师?这样可能有机会跳槽到其他的实验室。
- 老师有无升职压力?刚入职的老师会有比较大的升职压力,也就可能会对学生有更多要求。
- Push or not? 可量化打分 1-10。
- Diversity? 按照在 UChicago 的经验看,diversity 会让整个实验室很欢乐。
- 硬性毕业要求?有的老师会对读博期间发顶会的数量有要求。
- 城市安全程度。
- CSRanking。
- 生活设施是否便利?学校离住的地方近不近?旁边有没有超市等等?
- 气候。
- 研究项目感兴趣程度?
- 有没有假期?
- 有哪些实习资源?
- 9/12 个月 funding?
列出了上述标准之后,我联系了对应实验室的同学询问相关信息。由于 Utah 的那位老师是今年刚入职,于是我给他发了一封邮件问这些问题。现在看来当时那封邮件写得非常尖锐,但这位老师很快地给了非常耐心详细的回复。读了他的邮件之后,我立刻结束了我的纠结。
3.4 关于情绪调整
申请季,做什么事情都会焦虑。有负面情绪太正常了,重要的是花多少时间、用什么方式 recover。
确定学校列表的那段时间翻到了 CMU 的 David G. Anderson 老师的 blog,看到里面说 PhD 并不是一个一周工作 40h 的工作,而是一个一周工作 60h 的工作。从那以后开始使用 Toggl Track 记录自己一周能工作多长时间,拼尽全力无法超越 45h。于是觉得自己真菜啊,都说天赋不够努力来凑,现在连努力都凑不出来。
——和一个科研超强的朋友聊了这件事。朋友说,别管,这没人能做到,这是吓唬你的,我也没这么长工作时间的。重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。大概给很多朋友都讲了 60h 这件事,发现大家都做不到之后也就放下了。大概这是顶尖 PhD 的水平。但我现在只是一个菜菜的本科生啊。
翻各个老师的个人主页,google scholar,看他们在研究什么东西,尝试写高质量套瓷信。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每天在学术的太平洋里自由泳。会有一些“诶嘿,这文章蛮好玩”的时刻,但更多的时候是读了 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 之后脑子里什么也没留下,再读一遍还是没留下,然后复制下来发给 AI 帮我生成套瓷信。之后和一封我自己也看不懂的套瓷信面面相觑,还是无法昧着良心按下邮件的发送按钮,只好再回去读,或者换一篇看起来简单一点的读。结果是绝大部分套瓷信石沉大海。
——和老板开会的时候很丧气地说自己套瓷没什么回复。老板说这太正常了,他每天也会收到十几二十封套瓷信,绝大多数都是群发,没什么信息量的。我本来想说可我发的都是高质量套瓷,但想想只读了人家的几篇摘要就写的套瓷能是什么高质量套瓷。想想唉算了,都是缘分,反正我努力过了,那些老师该注意到都会注意到的。
写文书。觉得自己真菜啊,什么亮点都没有。可是我前几年明明已经很尽力了,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了。哎呀那真是更菜了。
——去找语言中心的 Albert 老师帮我改文书。他在读的时候我在旁边紧张地搓手手。大概动作太明显了,AL 看两眼文书就瞥我一眼,“relax”。他读完了,没什么大问题,只有一些细节需要微调。我弱弱地问了一句,impressive?AL 很确定地点头说 yes。改完发给老板,老板说晚点看。八九点的样子,老板发来信息说“你的文书大概没什么问题了”。浑身紧绷的肌肉,一下子全都放松下来。
第一次面试。在网上看了很多面试经验,准备了很多问题,但还是焦虑。
——大概焦虑得太明显了,被好友看了出来,于是吃饭的时候开始给我模拟面试。一不做二不休,我又把我准备的所有面试题目都让他问了我一遍。这样真的都回答过一遍,才感觉好多了。面试的时候无比 confident,心想每个角角落落我都准备到了,我就是面试的王。
我想,对抗焦虑最好的方法是把每件事变得具体。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步申请流程。不要不愿意寻求帮助。老师,实验室的师兄,一起经历申请的同学,这都是可以求助的对象。很多时候只缘身在此山中,问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。